第六十四章|公主上朝(1 / 2)

&esp;&esp;正月的晨光格外清透,承曦城宫门前已张起了鲜红的灯笼。新岁已过,万象更新,宫廷内外却已恢复庄严肃穆的气象。

&esp;&esp;乐安换上宫中专为她准备的朝服,玄纱迭绣,襟口以金线描云,衬得她眉目生辉。

&esp;&esp;那一瞬间,镜中映出的身影,不再只是当初穿越时略显稚嫩的少女,而是逐渐长成、举手投足皆有威仪的乐安公主。

&esp;&esp;温辞自始至终站在她身后,手指替她抚平衣袖。不同于楚轻臣的沉稳、墨玄的冷烈,温辞的动作总带着几分细腻。

&esp;&esp;他低声道:「殿下,今日进宫,百官必会有说辞。你不必慌,无论如何,我都会在宫门外等你。」

&esp;&esp;乐安与他目光交会,心底稍稍安定。她知道温辞的消息最快,他口中的「说辞」,必然指向今日的议题。

&esp;&esp;铜銮鸣响,宫车缓缓驶入。乐安下车,抬眸时正见承曦殿巍峨殿宇在朝阳之下金光熠熠。

&esp;&esp;那一刻,她心中莫名生出一股沉重感,彷佛即将踏入的,不止是皇城正殿,而是新的抉择。

&esp;&esp;承曦殿内,文武百官罗列两侧。乐安步入殿中,裙裾曳地,声音稳定而清朗:「乐安参见陛下。」

&esp;&esp;女皇高坐御座,眉眼间似笑非笑,抬手示意:「平身。」

&esp;&esp;众臣齐声称贺,声音回荡在殿宇间。

&esp;&esp;有年长的御史出列,满面笑容:「公主容姿愈盛,举止端方,真乃我承曦朝之幸。」

&esp;&esp;「公主贤慧温雅,近年于宫府间修养自持,更显雍容大度。」另一位大臣接话,声音恭敬。

&esp;&esp;殿内一时皆是赞美之声。

&esp;&esp;乐安微微颔首,唇角勾起淡笑,既不骄矜,也不过于谦退,举止大方得体。只淡淡回礼:「承蒙诸位大人厚言。」

&esp;&esp;然而,气氛很快转折。

&esp;&esp;户部尚书沉声奏道:「陛下,新岁既过,公主已至及笄多年。国之根本,在于绵延子嗣。臣等愚见,公主大婚之事,不可再缓。还望陛下与公主,早定王夫人选。」

&esp;&esp;语落,数名大臣亦附和,或言「皇家血脉不容久缓」,或言「天下臣民皆盼公主安定婚配」。

&esp;&esp;有人谨慎地补充:「当初开苞礼因大将军奉命出征而缓下,如今既已凯旋,理应早作筹谋。且公主既属意于人,何不趁此良机,为皇室确立正统,天下亦能安定。」

&esp;&esp;话里虽不点名,却无不把目光投向墨玄。

&esp;&esp;乐安静静听着,心口微紧。她知道这一日迟早会来。

&esp;&esp;她缓步上前,衣袂轻曳,声音清润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:「诸位大人所言,本宫听在耳里,心怀感念。但婚姻大事,于人于国皆是重中之重。若心未定,草率成婚,或非佳配,于国事未必有益。」

&esp;&esp;此言一出,殿上静默片刻。

&esp;&esp;乐安并未提高声音,却因她目光澄澈,语气沉稳,反倒令群臣一时语塞。

&esp;&esp;墨玄立于一侧,神情一如往常冷峻,却在听见她的回话时,目光不由得暗暗一动。那股克制的情绪,彷佛随时要化为护卫她的行动。

&esp;&esp;楚轻臣则不动声色地踏前一步,身着校检官服,声音沉稳:「公主近来仍需调养,不宜过度劳心。婚事虽重,却不可仓促。臣以为,待公主康复,再议不迟。」

&esp;&esp;一语,替她挡下不少压力。

&esp;&esp;女皇一直静静听着,未曾插言,直到此刻才缓缓开口,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:「众卿之议,朕已知晓。乐安公主王夫之选,日后再议。退朝吧。」

&esp;&esp;百官齐声应诺,渐次退散。

&esp;&esp;乐安正欲随众而退,却听女皇声音缓缓传来:「颜儿,你留下。」

&esp;&esp;她一怔,只得停步。

&esp;&esp;殿内空旷,只余姐妹二人。

&esp;&esp;女皇下了御座,走至她面前,仔细打量这个妹妹。片刻后才低声道:「众卿之议,你心中如何?」

&esp;&esp;乐安抿唇,半晌才答:「臣妹心里……尚未有定数。」

&esp;&esp;女皇凝视着她,目光深远,似乎看穿了她心底的迟疑与牵挂,却并未戳破。

&esp;&esp;她只是转身,负手而立,语气不急不缓: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