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章农耕(1 / 2)
现在已经破坏的玉米估计会减产不少,昭柔用了两天制定了一个粗略的计划,第一可以考虑在玉米减产严重的地方种植马铃薯,她打听过了这里西南方向有一小块与月胡国接壤,月胡曾经出现过土豆这种作物,想必能够买到相应的种苗。
第二就是要开发山上的农田区,因为山下的农田基本已经够用,这里周围山地有一部分还是处于原始未开发的状态,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会稍低一些,因此可以再考虑种植一批玉米或者大豆,大豆收获后的土地富含氮元素,再种植农作物想必产量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现在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在月胡买到好的幼苗以及动员百姓去开荒,让百姓拿出存粮去播种也是一场豪赌,如果没有收获相当于白白撒了一批粮食。
青岚的知府知晓此事后和当地的官员们商议了许久,青岚不仅仅需要供给本省份的粮食储备,相反更是苍梧的后备力量,苍梧土地贫瘠常年干旱,基本上有一半的粮食需求来自于青岚。
商议的结果一半支持一半反对,知府最终决定将选择权全权交给百姓们,他发布了政令讲求选择自愿,可是如果尝试新的农作物以及开垦荒山的话官府会给相应的补助,百天后作物是收获还是完全不见苗,完全自负。
百姓们经历了接近一年的战乱,有些家庭实在没有办法去赌,可是有些农户还是决定尝试一下,万一能够活过这个冬日呢?
至于官府的田地,知府请示过了太傅,太傅并未多言只是说可以一试,知府当下便决定引进新的粮食作物,大片去开垦荒山。昭柔提醒道开垦要适度,不能造成太多的土地流失。
知府决定开垦的另一方面是现在城里的储备实在是捉襟见肘了,开垦荒山至少能够获得一部分木材,不管是发展商业还是保证百姓们过冬,都能够解决燃眉之急。
而踏入九月后,昭柔意外的收到了谢晚莺的回信,信件很简短,只是单纯诉说了一下生活尚可,让昭柔不必挂念。但是信件结尾着重询问谢府那只能够下蛋的公鸡是否还活着,另外就是希望明年七月份如果能够见面就好了。
下蛋的公鸡?昭柔一时间有些摸不到头脑,如果说小动物的话谢府确实养了一些,但是没有养鸡啊,最接近鸡的就是后院那只孔雀了。这到底是什么谜题?
一时间想不透,昭柔拿着信件去请教梅太傅,梅太傅看了两遍后没有为昭柔解答,只是说让她誊抄一份递给皇宫的那位。
昭柔听话的给皇上以及太子各发了一份,太傅这几日也比较操劳,主要是在为城区重建的格局调整费心思,他用了很久说服了官员们放弃城南的住宅区改为军营驻扎区,将城中的住宅区向东扩大,扩大到与临省接壤的地方。
这是一项大工程,如果按照太傅所言动工那边意味着要拆除城南的居民住宅进行重建,知府将城内最后一点积蓄掏空给百姓们补偿,半强迫半劝告的让百姓们搬了家。
不仅如此,太傅在苍梧和青岚中间画了一场宽阔的大道,他联系了苍梧的知府一起修整道路,为的就是加强两省之间的交流,又或者说防患于未然,如果再出现战争两个省之间可以迅速支援。
昭柔也看过太傅规划的道路,不由得连连赞叹。两省之间的道路不少,但是像这样能够并行叁驾马车的道路基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,这条路路过的地方是富商区与贫民区交界的地方,如果真能建设起来有些贫民区也能因此受益。
不仅如此,这条路的分支甚至紧挨着月胡,虽说有被攻占的风险但是太傅对月胡国的态度一直很暧昧,太傅对秦国是一防再防,但是对月胡却时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过了秋日,昭柔这日在太傅的指导下练完琴后便忍不住问道:“太傅为何对月胡国不设防?”
这几日二人的相处越来越亲密,甚至昭柔都有种平常夫妻过日子的感觉。已经穿上冬衣的太傅从背后抱着昭柔,细细讲起了缘由。
“早在你出生前,也就是大概二十年前,皇上曾经派了一队使臣出使月胡国,为的是想要联合起来一起抗衡秦国。但是使臣们一去不复返,失去了消息。”
“第一次计划失败,再加上月胡国本身就偏游牧民族,齐皇接连几年派出去的人都失踪了,月胡国给出的回答是一部分已经归顺月胡国,另一部分杀掉了。”
“使臣被杀,其实齐皇是有理由出兵月胡国的,可惜国力微弱,在加上南方的秦国虎视眈眈想要坐收渔翁之利,皇上后来再收到一封信后此事便不了了之了。”
“信上是皇上当年最信任的使臣冒死传递回来的,他请求皇上大力发展军事力量,不要攻打月胡国,月胡国那边交给他。”
“皇上给了那位使臣莫大的信任,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赌注罢了。但是那位使臣……值得信任。”
昭柔听着这段往事,太傅言简意赅的说着,但是她却看到了一场跨越二十年的信任,二十年过去了,那位使臣还活着吗?还会效忠齐国吗?或许远在京城的齐皇也怀疑过,也疑惑过,但是当年大力发展军事至今,虽说还比不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